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

葉大密與董虎嶺的推手

最近硏究《周易參同契》,接觸很多木火土金水,三二五四一,青赤黃白黑等用詞,慢慢習慣了古人這些另類表達方式.突然想起在網上曾看過葉大密先生借托針灸理論談推手.

以前看這文章時,因為不懂針灸,亦對推手興趣不大,沒有細看.現在找出來再看,覺得這文章很好.雖是還未能完全明白前輩的心得,卻也值得探討一下.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葉大密先生談推手

一、談談我的推手體會

  推手爲鍛煉太極拳中主要部分之一,如不得勁,不能從心所欲怎么辦?照我的經驗說來,決不是專以動手動腳爲原則的。歸根結底,究竟如何,才可以算是走上正確的大方向呢?假使方向不對頭,會叫你枉費功夫嗎?是的,乾脆的說一句很有可能。所以不能不認真考慮這個問題,提出問題,不然的話,就不能落實了。因茲必須分析研究如下的幾個問題,方可得到結論。

1、 身動手不動;
2、 腳動身不動;
3、 腳暗動步不動;
4、 腳運用聯環形不停的動;
5、 ...
.....
10、根本的基礎是建立在聯環式的步法上去,方能使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的好方法。

.....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太極拳的流派越來越多,陳李張黃何...,但奇怪的只是拳架百花齊放,推手方面卻多是大同小異.一般是練習時只見手動,上身直直的,腳也沒有陰陽之分;比賽時則全是硬頂,更談不上動與不動.

推手是兩人在不穩定的平衡中爭奪重心,破壞對方的平衡.即A有一個重心,B亦有自己的重心. AB搭手後需假設兩人合成一體,產生第三個重心.這第三個重心就是相方要爭奪的對象.但為何會涉及身動手不動,腳動身不動...的練習?這就要從人體結構及物理學來解釋.

假設人安坐在椅子上,背脊靠椅背,兩腳整齊放在前面.這時人的重心已失.如果把椅子拿走,人就會一屁股坐到地上.如果人要站起來,就要奪回重心.如果這人只是手用力,就像我們在公園見到的推手一樣,兩手在面前劃來劃去,他可以站起來嗎?答案當然是不可以.如果加上腳部肌肉發力,總可以吧?那試試看.應該還是站不起來吧!

要站立起來的最簡單方法是背脊離開椅背,微微向前彎腰(身動),或是把腳倒伸入椅子底下(腳動).

這可能不是一個最佳的例子.但肯定誰都能明白.

推手不是比力氣,更不是論輸贏.推手是兩個人互相幇助訓練爭奪重心的技巧.一個人很容易掌握自己的重心.但二個人合起來移動時的重心在那裡?葉大密先生所談的就是如何順著身體結構來移動身體及腳的位置, 使自己更有利.

身動手不動; 腳動身不動; 腳暗動步不動; ....

就是在對手不容易察覺下改變重心的位置.

以下是我在網上看到的最佳推手示範(特別是中段部份).董虎嶺先生是很清晰地演示了推手的一些正確技巧.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HiD8IeqcuU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