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

第四階段 - 煉神還虛

《周易參同契》所描述的修練內丹最後一個階段是煉神還虛.

《周易參同契》第二十二章“關鍵三寶”:

耳目口三寶,閉門勿發通。真人潛深淵,浮游守規中,旋曲以視聽,開闔皆合同,為己之樞轄,動靜不竭窮。離氣內營衛,坎乃不用聰,兌合不以談,希言順鴻蒙,三者既關鍵,緩體處空房。委志歸虛無,無念以為常。証難以推移,心專不縱橫,寢寐神相抱,覺悟候存亡。顏色浸以潤,骨節益堅強。排卻眾陰邪,然后立正陽。修之不輟體,庶氣雲雨行。淫淫若春澤,液液象解冰,從頭流達足,究竟復上升,往來洞無極,怫怫被容中。反者道之驗,弱者德之柄。耕耘宿穢污,細微得調暢。濁者清之路,昏久則昭明。

人的內三寶是精、氣、神.

人的外三寶則是耳、目、口.

相對易卦,坎為耳、离為目、兌為口.

耳目口三寶,閉門勿發通”,即耳不聽,目不外視,口不言,內視體內營衛二氣在體內浮游及周流不息.

外三寶閉塞,則內三寶不外泄.

根據《周易參同契研究》所解釋,此階段要無思無念,包括意無需要領氣,亦不可縱橫馳騁,一旦逹到寢寐時形神相抱,覺醒時靜待陽存陰亡,體內陰邪便可辟除,正陽可得以確立.練此功法,初時往往昏昏然,一切在恍惚之間,屬於正常現象.故當此之時,不必驚詫,更不可中途而廢.“濁者清之路,昏久則昭明”,是《周易參同契》在關鍵時刻給人們的提示.

《蕭漢明.周易參同契研究》認為《周易參同契》所描述這的修練最後境界,似乎是取法於莊生.所不同者,是《周易參同契》須經過築基,小周天,大周天等多層功法,循序漸進,最後方可進入這最後養神之道的修練.

以下是《莊子.刻意》篇:

吹呴呼吸,吐故納新,能經鳥申,為壽而已矣;此道引之士,養形之人,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....

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,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。故曰,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,平易則恬淡矣。平易恬淡,則憂患不能入,邪氣不能襲,故其德全而神不虧.....

聖人之生也天行,其死也物化;靜而與陰同德,動而與陽同波;不為福先,不為禍始;感而後應,迫而後動,不得已而後起。去知與故,遁天之理。故無天災,無物累,無人非,無鬼責。其生若浮,其死若休。不思慮,不豫謀。光矣而不耀,信矣而不期。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。其神純粹,其魂不罷。虛無恬惔,乃合天德...

純粹而不雜,靜一而不變,惔而無為,動而以天行,此養神之道也.....

《周易參同契》的練精化氣小周天功法似取於屈原的《遠游》;練氣化神大周天功法似有取於《道德經》的“專氣致柔”之術;煉神還虛則似是取自《莊子.刻意》.

道家認為煉神還虛可通往化形成仙.我對此沒有硏究,不敢妄下評論.

《周易參同契》煉神還虛所提及的“緩體處空房”,即太極拳的緩體鬆淨空透.

綜合所得,不管處於那一個階段,練習太極拳基本還是要求緩、靜、鬆、空、神內歛.

但各人性格不一樣.有些人好靜,整天不說一句話.有些人好動,分秒不能靜下來.看來有意深硏太極拳者,需先了解自身性格是否適合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