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

我道人生如博弈--John Nash

2009.4.9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殊(John Nash)於理工大學與學生對話.John Nash勸勉同學生於升學、就業等人生抉擇時,應考慮自己的興趣.

John Nash一生充滿傳奇,其經歷曾被拍成電影《A Beautiful Mind 有你終身美麗》.

John Nash,一個不肯溶入俗世的天才?還是別人眼中瘋子?

以下摘自信報2009年4月15日,存作紀念.


我道人生如博弈--John Nash

世上有不少出色的經濟學家,雖然他們的工作成果影響着每個人,在同儕間也是赫赫有名,可是連我們這些行外人也認識的,畢竟不多。然而John Nash是個異數:這位美國數學家兼經濟學家,因其博弈論研究,獲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;另一方面,又因為那段罹患但戰勝精神病的傳奇事迹,他的故事被改編為荷里活電影《有你終身美麗》(A Beautiful Mind)而傳頌於世。

映片在2001年上畫後,John Nash的名字從學術圈走入大眾文化——除了得到同行肯定他的貢獻,John Nash也成了公眾心目中的英雄,這在經濟學家中,可謂絕無僅有。

電影上畫後又過了八年。上周John Nash應香港理工大學的邀請訪港,這次筆者終可近距離一睹他的風采。雖然筆者跟這位英雄只是匆匆談了二十分鐘,說不上深入,但從現年八十的Nash言談中,我依然感到他的生命力:對外面的世界,Nash仍保持着一份好奇心;對自己的人生,Nash仍不時回顧反思。
指定要喝中國茶

時間是下午四時多,Nash剛和近千名本地大學生對談,也許悶在室內久了,他希望我們能在戶外談。於是在一處熱鬧的草地旁,我們找了一張長桌,我和Nash 隔桌對坐,在將近日落的暗白陽光下談起來了。我首先注意到的,是放在桌上Nash面前,以白色茶杯連托碟奉上的那杯茶——那是一杯中國茶,據助手說,是 Nash指定要喝中國茶的。

「你喜歡中國茶嗎?」我問。

「對呀!我特別喜歡喝茶,有機會就會試試不同的茶。」Nash笑說。來到中國,自然品嘗中國茶了。

John Nash生於1928年6月13日,即是說還有兩個月就八十一歲……比楊振寧小六歲,比白先勇大九歲。從外觀看,個人感覺Nash跟楊、白是同一類人,就是所謂的「鶴髮童顏」:頭髮花白,但臉上皺紋不多,面色紅潤亮白,笑起來的時候像個小孩一樣。通常這類長者的性格都比較開朗,但對Nash來說,這種開朗,着實得來不易。

Nash在美國東北部的西維珍尼亞州(West Virginia)出生及長大,有一位胞妹,父親是機電工程師,母親是拉丁文老師。Nash的妹妹曾回憶道:「哥哥自小就與別不同,爸媽都知道他與別不同,大家都發現他很機靈。」Nash喜歡看書、下棋和音樂。那時他的小學數學老師曾向家長表示,說小Nash的解題方法,常常跟老師不同。

「他做事總想另闢蹊徑。媽希望我為哥做些什麼,例如把哥融入自己的社交圈子,可是我當時也不太熱衷於向人炫耀我這位古怪的兄長。」Nash的妹妹說。
讀大學初露鋒芒

1945 年,Nash十七歲,高中畢業的他,得到獎學金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的卡內基工學院(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,起初念化學工程,後來念化學,最後轉到數學系。在這裏他初露鋒芒,只花兩年就拿到了數學系學士學位,之後留在該校當研究生。當時有一天,Nash向導師說他解決了一個數學問題,導師看後很驚訝,因那結果其實是一條著名的定理,仍是學生的Nash竟然獨立地證明了同一個定理。後來 Nash得到碩士學位,欲投考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,那位卡內基工學院的導師為Nash寫推薦信,信上只有一句話:「此人是個天才。」

其實本來哈佛大學已招收了Nash的,只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的系主任向Nash開出的獎學金,令Nash相信普林斯頓比哈佛更重視自己,所以決定到普林斯頓。

1948 年,Nash二十歲,獲得獎學金,入讀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,攻讀博士。1950年,Nash獲該校頒博士學位,他的博士論文是一篇關於《非合作博弈》(non-cooperative games)的論文,這篇文章只有二十七頁,但當中提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的博弈論概念:「納殊平衡」(Nash equilibrium)。



納殊平衡說的是,在一個博弈中,如果參與的各方,都能各自找到某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——就是任何一方都發現改變策略對自己無好處;那就算任何一方都能推算所有對手的策略,但因為大家也沒誘因去改變策略,於是整個博弈就很自然會進入一個平衡態。此後如沒外力加入,博弈不會有新進展,這個平衡態就是「納殊平衡」。



Nash提出的是,在諸多情形下,博弈是有平衡態存在的──也就是說,存在各競爭者皆滿意自己策略的形勢。這納殊平衡的出現,使博弈論得以成為經濟學中分析競爭或談判的利器……多年後Nash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,原因就是他在四十多年前寫下的這篇博士論文!
30歲患上精神病

1951 年,取得博士學位的Nash離開普林斯頓,受聘到麻省理工學院(MIT)任教,那時他解決了一些在當時數學界「屹立」已久的數學問題,更建立了一些新方法,到現在仍為數學家津津樂道。有不少數學家甚至認為,Nash這些在純數領域貢獻的重要性,絕不輸於讓他得諾獎的博弈論工作。

1957 年,Nash二十九歲。事業方面,在MIT當助教,研究生涯如日中天,新的思考成果如泉水湧現,MIT的教職已在眼前不遠處;家庭方面,新婚燕爾,首個孩子快將出世。可是就在此時,人們發覺Nash開始表現出精神病的癥狀:說話語無倫次,講課不知所云,持續聲稱有人要害他……1959年,Nash三十歲,非自願性地入住精神病院。

此後二十多年,Nash一直和精神病周旋,詳情大家可以參考電影《有你終身美麗》——當然電影某些情節難免渲染,然而在描述Nash和精神病漫長爭戰的心路歷程方面,電影大體而言是確切的。

過程中有件事頗值一提:在這二十多年間的後期,有頗長一段日子,Nash常常自己走到普林斯頓流連。但大家要知道,那時的Nash已不是普林斯頓的人,他在普林斯頓基本上是無名無份的,但當普林斯頓知道Nash的情況後,也就沒有限制Nash在校內的行為,容許他自出自入。於是Nash成了普林斯頓數學樓的「魅影」(Phantom)——他神出鬼沒,時而在黑板上寫上一些沒人明白的公式,時而在圖書館看書、時而在校園流離浪蕩;他仍擁有自己的研究室,更有着一些人際關係,因有些師生認識他,仍會跟他打招呼。

終於,在這種身在正常社會,半瘋半癲卻能不受他人打擾的狀態中,Nash的病情露出曙光,他和人正常交談的情況愈來愈頻密,他在黑板上寫的東西愈來愈多人明白,他開始和周遭世界重新聯繫。電影的真真假假在此不贅,反正可以肯定的是:經歷二十年的掙扎,Nash憑着意志,奇迹般從精神病中康復了。



聽過Nash說,在精神失常那段時期,他彷彿認為:如果我可以盡量不像正常人般思考,那末我就可以得出正常人想不到的東西。這想法令他日漸偏執,最終一發不可收拾……聽來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情節——武癡練功過度投入,以至「走火入魔」。難道人在這種理非理性的狀態中,真的可以將自己的智力潛能推到極限?



「不是的……有些人傾向理性,有些人傾向非理性,但這和智能發揮沒關係的。」Nash說。這裏要提醒大家,Nash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,都是在患病前作出的,沉溺虛幻,絲毫無助於學者的思維創造。

對 Nash而言,在康復期間,持續掙扎,排除妄念,這本身就是理性的努力。幸好最終理性戰勝了非理性,可惜的是,本該是他事業上黃金時間的二十年,就這樣瘋瘋癲癲虛耗掉了。在這期間,Nash一篇論文也沒發表過,有人以為他已去世了。更莫說對他家庭的衝擊了。南柯一夢,回到塵世,已過了二十年。

「在你的一生中,可有什麼叫你覺得後悔的?」我不禁問。我看着Nash。Nash頓了片刻。

「要後悔的有很多……有許多事,若果可以讓我返轉頭,讓我重做一次,我的歷史,我的回憶,一定會更美好。」Nash說。

然而人生畢竟如博弈,做了的決定收不回,很多時輪不到我們返轉頭……但我們可以向前看。Nash這次是和妻兒一起來港,在尋找訪問地點途中,看着他和家人一塊走,看着他緩慢但踏實的腳步,再看看他輕鬆自在的笑容,筆者忽爾又覺得,Nash還是從那段失常歲月學到了一些東西的——人生畢竟如博弈,只要能從過去學精,未來有玩未為輸,不是嗎?

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

生命的反思

春節N 太太打電話來拜年,同時告訴我,C太太已經走了,是子宫癌.放下電話後,心中不勝唏噓.

半年前才聽說C太太患上子宫癌,要到醫院做手術.手術後還見過她,精神不錯,以為她可以慢慢康復.怎料月前又聽到她病情惡化,癌細胞已擴散,要再進醫院.差不多同一時間,又聽到B小姐懷疑患上癌.都是同一個圏子的朋友,互相認識的.

過了幾天,FatFat來拜年,飯後跟她閒聊,談起這事.怎料她說,「過年前我有個親戚也走了,亦是子宫癌.」生命原來就是這麼脆弱的.

一連串的事故,令我不其然想起Jane.

兩年前我跟老師在公園學拳,不時都會碰到Jane.她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走着.我一看就知道她正在練郭林氣功.初時大家並不認識,但她行經過我們身邊時,會禮貌地點頭.後來慢慢熟絡了,她會停下來跟我們閒聊一下.Jane是個護士,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.每次見到她,頭上都載着帽子.因多次接受化療的關係,頭髮都落掉了.

Jane每天早午晚都練習郭霖氣功,有時亦見到她練太極拳.認識了她一段時間後,見她病情沒有好轉的跡象.Jane的臉色比較倉白,還有些浮腫.可能是勤於練習氣功及太極拳的關係,身上似乎充滿氣感,但浮於表面.我隱隱感到有些不妥當.

Jane的出現令我想鄭曼青先生.鄭先生是個太極拳高手,亦是個中醫.他相信練習太極拳可以治好癌症等重病.

《鄭曼青談心得》提到:「要是練太極拳能夠繼續不斷的話,癌症是不會生的,我也從來沒看見過學生患過癌症;不過,如果練拳馬馬虎虎,沒有興趣,或者沒有恆心,那就不敢說了。」他的話,應有些根據吧.

如果已患了癌症又如何?我相信練習太極拳是有助治療的,郭林氣功亦可以.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.這正如很多人練了數十年太極拳,手舞足蹈,但始終不能得其體.關鍵在那裡?

當時有個衝動,很想知多一點,於是到網上及圖書館尋找鄭曼青的著作.幾乎所有相關的材料都不會放過.

後來在大學中醫學院找到鄭曼青的《談癌八要》,但書中談及太極拳的篇幅不多.其中第八章談及癌症的防治,現節錄如下:

「八、癌症有何防治良法 - 古之上醫醫未病,君子以自强不息

  醫經有謂.上醫醫未病.此今之所謂防治也.以人未患病之前.得良醫之預言.或預服良醫之藥者.皆足以醫其未來之病.此之謂也.夫癌症十之六七因人為所構成.余以上已言之.防治之法.較一切治療為妥善.且人不致有所虧損.茲先約言其所應預防之數點.舉以供注意者.

  一、內經所謂病從口入.夫飲食應宜有定時.且有定量.質料亦須注意.古人有謂肉雖多.不可勝食氣.又不可偏嗜厚味.如肥甘香燥柔膩之類.又不可貪食.及零星子喫.早晚宜注意加些飲料.及易消化之物品.量亦不得過七分.中午可以飽食.或美饍.可至八分或九分.此之謂飲以益陰.食以益陽.是皆為中國前哲之訓誡.然以今日之美利堅一般習慣言之.正與余所舉相反.以理言.中午為時約六小時.且工作時.多動力亦能加强胃之消化.應宜飽食.可以裨益身體.晚飯後則不同.休息時間.少動作.且距離睡眠甚近.多喫於消化不利.則積漸而成病.誠為違背衛生之道.如能注意及飲食.則健全脾胃之系統.非獨可以防治癌症.且小病亦不易得.

  二、易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.此即戶樞不蠹.流水不腐之意.人如不運動.則適與此意相反.亦猶之而蠹與腐耳.焉得不速為衰朽哉.東漢時.有運動之妙術.曰五禽戲.即華佗氏所創.其指曰.熊經鳥伸.其效用曰.使穀氣得消耳.佗為曹操所陷害.未得壽終.其授徒一人.壽逾百二十歲.强健如少年.惜其術失傳.宋末有張真人三丰者.又創有太極拳運動.超妙尤有過之.余四十年前.肺癆已瀕於垂絶.得學此運動而愈.旋至百病消除.漸趨還童之境.是無他.筋絡舒暢.氣血調和.何欝滯之有.癌更何從而患.我實得此禆益.願推己及人.以為防治之妙用.莫善於此耳.
 
  三、醫經嘗謂肝無補法.及春不食肝之誡.且稱肝為將軍之火.最易受欝悶.故不可取同類同氣之藥物以補之.古方之旨.類多以平肝.伐肝.疎肝.瀉肝.柔肝.養肝.舒肝以及滋水涵肝等.可以見矣.肝疎散醫經以木比肝.春木正旺.雞豚牛羊之被宰割時.其欝毒之氣.歸入於肝.故古人往往春食肝至死.乃春不食肝之證.今之擅醫與藥者.類多取肝為補血之劑.以求其速效而圖利.其實致病之漸.人不得而知.故近世肝炎.及肝硬化.與肝癌症.日益見多.可見受其害者.何止十之二三.若以此與防治而論.則適得其反.余意能勿輕試嘗補劑.亦防治之一法.

  四、古之賢皆謂樂天知命.能樂天知命.心常坦蕩.則又何憂何懼.固能是.則以上三點俱可弗論.此真為防治之最上乘法也.然樂天知命.如何始可着手學習.是無他.力去人欲.一任自然.便是樂天.有生必有死.不自摧殘.率性而行.淡泊自處.便是知命.能是.癌何由災及於其身哉.」

簡單而言,癌症的防治是要飲食清淡,宜七分飽;勤練太極拳,氣血調和;勿用補劑;樂天知命,無欲無求.

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

我的老師

今天大年初二,運氣不錯.剛才找到老師,在電話裡跟他拜了年,還約了後天飲早茶.

為甚麼說運氣不錯?因為老師常不開手提電話.昨天已經打過,就沒開機.我這“哎呀徒弟”要找他,真的要有點運氣.

早陣子肥仔林跟我說,「你拳打得不錯,為何不考個師傅牌?你也可參加比賽.我鼓勵你參加.」於是徵求老師的意見.

「考師傅牌?怎樣考?」老師問.

「花點錢,報名上個導師培訓課程就成了.」

「有牌有甚麼用?」

「有牌有甚麼用?!有牌就是有牌的太極拳師傅啦!」我笑道.

「那我算甚麼?」

「你是無牌的.又沒參加過甚麼比賽,不算師傅.」我笑得更厲害.「你沒收我學費,我也沒叩過頭.」

「那可是李x印的拳架,你都要學?!」他斜着眼說.我看他是有點兒急了.

我怎麼會去考甚麼牌,只是逗着他玩玩.他常常仗着自己是有名的老頑童,口沒遮攔,又說不認我,這次總算讓我氣他一回.他還是着緊我這“哎呀徒弟”的.

說真的,我現在已經沒法讓自己去考太極拳的甚麼師傅牌或是參加比賽.不是自我為是.是不能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傷了老師的心.

老師真的是老了.幾年前他是比我高出一個頭的,現在和我一樣高.但腰板還是很直.有趣的是他骨架是縮小了,兩支手掌卻沒縮小,看起來很不成比例.兩個大手掌,永遠都是那麼飽滿.

街坊CC曾經跟我說,「你老師年紀這麼大,叫他不要老是到人多的地方擠,當心被人撞倒.」唉,真是開玩笑.我倒是擔心他撞倒別人.

後來有一次CC與幾個街坊閙着跟老師玩了一陣子推手.不久他們都累得要命,老師卻若無其事.

CC說,「你老師的力氣真大,我肩膀都痛了幾天.」我只是笑一笑,也不想解釋.

最近在網上見到一個老人家的錄像,年齡跟老師差不多.老人的骨架也是縮小了,兩支手掌卻沒縮小,掌上的氣看來比老師還要強.網上有一篇訪問這老人的文章,對於太極拳的精髓,他的看法是「太極拳以善為本」.

練太極的人,因性情不同,有人偏向陰柔,有人偏向陽剛.

老師與這網上老人都是陽氣充沛,是有福的人,“功”與“壽”同長.

2009年1月3日星期六

2009 新年大計

新的一年,新的開始.先定下今年的太極拳學習目標,年底總結時看看可以完成多少.

1) 硏究易經與太極拳的關係

最近在網上看到比較完整的楊家太極拳老譜,覺得裡面所描述的,應與易經有莫大的關係,所以決定花點時間硏究一下.

宇宙變化不息,故有“變易”.但宇宙的運行卻亦具備恆常不變的法則,有一定的規律可循,故有“不易”.易經認為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.既然大宇宙可以按其不易之法運行,小宇宙也就同樣有法可依.要完全了解大宇宙的“變”與“不變”法則,談何容易.古人可能認為硏究小宇宙較簡單容易吧,故有“簡易”.

我對占卜一點興趣都沒有,倒是想硏究一下,看看簡易與人體有甚麼關係.

2) 學習一種兵器

一直只練太極拳,沒有習過兵器.

前年曾問老師可否教太極劍.老師反問:“你學太極劍幹嘛?養生不及打拳好,你又不可能整天帶劍上街,學了等如無用.”

“帶劍上街幹嘛?”聽得我一頭暮水.

“學了就是防身用.倒不如我教你太極傘,日常帶把長傘應不會引人注目.”

“甚麼?我在公園見到阿花玩太極劍,牛仔玩太極刀,很神氣.太極傘?...這麼老套.”

“這個很好用.”

“好用有甚麼好?.....”終於無心機學.我跟老師的興趣真的很不一樣.

但我今年真的很想試試用太極的方法控制一些物件,是時候需要學習一樣兵器.我決定改變一下.先學了老師的太極傘,再把把它變回太極劍.

2009年1月1日星期四

新的一年

新的一年,新的開始!

已經有半年沒寫 blog了.

這段時間真的沒心情寫.歸根究底,應該是我並不太喜歡認真寫文章.如果我真的喜歡寫,就像打太極拳一樣,再忙也不會停半年.不管怎樣,希望今年可以勤力一點.

先補記一下半年前有關氣通的事情.

半年前曾經嘗試晚上睡前在床上做深呼吸.是腹式順呼吸,連續做了三個晚上.就在第三個晚上做呼吸時,感到氣向上升,到逹喉嚨,然後吐出一口氣.“耳目口三寶,閉門勿發通.真人潛深淵,浮游守規中.”我還是相信無為是最穩妥的,所以就停下來不敢再做.

其實一直到現在,再沒有在床上做深呼吸.可能是我胆子小,心中亦有種不踏實的感覺.還是喜歡順其自然.反正不求甚麼.

雖然没有再試做深呼吸,但麻煩卻已自己找上門.

自從那氣的通道出現後,不時有放屁的需要.好像漏氣似的.初時感到很麻煩,要提肛才可以忍得住.以前不明白為何打太極拳要提肛,現在總算明白了.不打拳時也要提肛,因為是自然生理需要.

幸好這生理需要只是維持了數個星期.不知道是那下行通道又封閉了,還是我身體已適應了提肛這動作,自動作了調整.反正下面已經不再漏氣.

至於上面嘛,鼻的感覺只有兩個字,“通暢”.雖然兩個鼻孔都通暢,但總覺得左右兩邊並不一樣.身體不太活躍時,如早上剛醒來,左邊鼻孔會比較通暢.經過一翻活動後,右鼻孔反過來就會比較通暢.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這樣,但這是我現時的情況.

這幾個月因為要照顧家中生病的老人,休息時間不够,晚上亦睡不好,人消瘦了不少.真的很瘦.亦可能是因為肌肉缺乏足夠的鍛鍊.要想辦法平衡一下.

有一次染上了感冒,喉嚨開始發炎.突然想起那小周天聽說能治病,於是自行試一下.說也奇怪,只運行了一會,喉嚨就不痛.也没有了病的感覺.哈哈!真是不可思義.我實在無法解釋.是氣把那病毒打死了?還是把它們沖散了?或是.... 天曉得!

總結過去一年,人雖然是消瘦了,但很健康,沒有看過一次醫生.算是不錯!